当前位置:北京代放生 > 佛法修行 > 正文

淨土法门法师新加坡讲座:如何在生活中实践《十善业道经》?

2024-05-01 10:41作者:admin

同学们 大家好 请举起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五面的第一行:

文质彬彬 能破魔怨。入佛法中。

这是说菩萨在精进修行中证悟了十善业道。他获得了

佛教讲经领袖

殊胜功德 上一篇:《戒经》。本经名为《龙王经》。总结一下 修十善道。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这句话前面。意思就完整了。"以精进庄严故。能破魔怨。入佛法中"。上句贯穿下文各句。进 "就是追求进步。进,必须 "精进"。世人皆知进。但他们忽略了这个 "进 "字。于是就变成了混进。说白了,就是乱进。这不仅不符合佛法。佛法是真正的智慧,真正的觉悟。心要杂,要乱。清净心定不现。诚心必灭,诚心必无。心不清净。魔怨必然乘虚而入。魔怨,指烦恼。佛陀在《八大人觉经》中告诉我们四种魔:五阴魔、烦恼魔、死魔、世间魔。

信阳佛教协会 2024 年讲经法会

佛陀告诉我们四种魔:五阴魔、烦恼魔、死亡魔、天魔。这里用两个字就把它们全部包括了。六道众生在无量劫中与众生结下的恩怨情仇是无量无边的。所以说,菩提大道难行。古往今来,多少人修行,多少人想成就。最终,他们都被心魔和怨恨所阻碍。佛陀在此提醒我们 障碍有很多。但最重要的 就是我们的心不善。我们所有的想法和行为都落在十恶上,然后我们就不知道如何精进。当然,妖魔鬼怪也挡住了去路。你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?世间人没有智慧。他们看问题很肤浅,很短期。他们只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。他们伤害了永恒和真正的伟大。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,才能看得清楚。他知道眼前的蝇头小利决不是利益。它是一种诅咒。既然是害,那就必须避免。佛陀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和《小乘庄严经论》中说过很多话。"十善厚友。十恶敌人。当我们动心、动念

佛教达摩祖师讲经台

在十恶业中 是自我为自己制造了魔怨。魔怨并非来自外界,"魔 "就是折磨。魔 "是折磨。怨 "就是怨恨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。真正的专注。你的精神、你的时间都集中在 "道 "上。虽然有许多魔怨。没有缝隙。它无法进入。例如,佛陀在本经中教导菩萨:"菩萨有一法。能断一切恶道(世间)苦"。一切恶道(世间)苦,皆是魔怨。一切恶道(世间)不仅包括六道。还包括十法界。什么法界?"日夜常忆、常思、常观善法"。"日夜常忆念。昼夜常忆念","常 "是不间断的意思。日夜不间断。此心止于善念 恶念无法进入 这就是所谓的真精进。在念佛的法门中。坚持这一点

佛教认为,经常打嗝

一句佛号,就是大善。这一句六字洪名就是善中之善。汝等不解其义。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念,现在的人业障深重。身心都做不到。谛闲长老说得好:"念累了,就休息。休息好了,再继续诵经"。没关系。这也算是持续背诵。这是一种不间断。问题是你必须能够坚持。你必须一直保持下去。这就是所谓的精进。由此可见 "精进的庄严" 我们背诵回向偈 我们每天都念 "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"。什么功德?如果没有功德 此偈枉然。真谛。取真精而庄严之。前人所言。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。我们真正做到了!我们就是这样庄严佛殿,庄严佛国净土的。佛国净土在哪里?法界的任何地方都是佛国净土。所以佛经常说 "心净则国土净" 为什么我们今天看不到佛国净土?心不清净。为什么心不清净?我常说: 自私自利 你的心不清净。金刚经》中说:"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"。自私自利就是我相。第一关参加佛经讲座

说难不难。说不难也难。关键是什么?你愿意放下吗?只要肯放下,就不难。凡人成佛,只在一念之间。一念觉悟 凡人成佛 这是六道的升沉。何为迷?迷是有自己。心还在争名夺利。如今,在这个社会。无论我们身处乡村 我们所能看到的街坊邻居。确实都是自私自利 都是为了名利。这有什么错呢?我们要清楚 当今世界的灾难从何而来?灾难的根源是什么?仔细观察,认真思考。孟夫子说得好 "上下危矣",国家危矣。国家危矣"。孟子是这样说的。他当年是对梁惠王说的。今天,我们用这句话来观察世界。这确实是孟子说的。没有不争权夺利的。说到底,就是斗争,就是战争。是斗争,是战争;最终的结果。世界毁灭。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。我们必须看清这一点。

人类的伦理道德完全混乱了。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?放纵和欲望。这怎么可能呢?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 他对现在这个社会看得很清楚。这就是佛祖的归来。如何拯救这个社会 帮助苦难的众生渡过难关?所以他一生不遗余力地倡导因果教育。因果教育从何做起?从《了凡四训》开始。所以他一生提倡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和《安士全书》。让我们想一想。这三部书确实可以帮助世人渡过难关。怎么帮?我们自己要学。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。我们必须仔细研读。遵循教诲。自我堕落

佛门四训》主要告诉我们六道轮回的因果真相。因果报应的真相。我们阅读它,并认真思考和观察它。它为信仰奠定了基础。你相信,种善因,得善果。恶业会带来恶果。善恶的标准在哪里?大师引用了《感应篇》和《文昌帝君善行记》。他给了我们善恶的标准。前几年,我在台北图书馆鼓励学生读《感应篇》。感应篇》字数不多。每天利用晚课时间读一遍。帮助自己反思和检讨一天的功过是非。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自己能够改过自新。这就是佛教的持戒波罗蜜多。

还有《安士全书》的前半部分。是对《文昌帝君隐逸遗书》事例的详细说明。下半部有三件事。第一件是 "万善"。戒杀生。说得很详细。第二部分是 "欲海归狂"。戒淫欲。淫欲和杀戮是六道轮回的根源。它们是三恶道的直接根源。不要认为这是小事。这不是一件小事。如果你犯了这个罪,即使你愿意修福,也必然会堕入三恶道。即使你愿意修福,无论你修了多少福。即使愿意培福,福报再大,也会在三恶道中享受。天地无分。你会在恶道中享福。同修们,你们现在仔细看看就知道了。很多有钱人都养宠物。他们真是有福气。家人对它们关爱有加。他们尽其所能。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报。布道也是修福。你无法逃避生死。离不开三界。要了生死、出三界,必须真正修行。必须戒恶修善。老实念佛。这样才能 佛陀在这里向我们提到了这一点。这就是一言以蔽之的真理。只有十种和十类。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。"皈依。皈依就是回头。从哪里回头?从恶回到善。靠什么?佛陀的教诲 这部经就是佛陀的教诲。此经无所谓大乘小乘。宗派,宗派,宗派。显教,密教。这就是佛教的根本法则。佛教的修行从哪里开始?从这部经开始。真正的修行从这里开始。

淨土法门法师新加坡讲座:如何在生活中实践《十善业道经》?

我们净土学院的同修。我们都知道修行计划。我们提到了五个主题。五科中的第一科是三福。六和敬、三学、六度、普贤十大愿王。我们有五个主题。三福的第一福 "孝顺父母 侍奉师长。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" 本经是关于修十善业的。行十善业就是行孝道、尊师重道、慈悲为怀。净土三福的前四句。净业三福的前四句是在修十善业中实现的;如果没有修十善业。前三句是空的。如何孝敬父母?如何侍奉师长?如何修慈悲心?都在修十善业这句话里。这一句就是这部经。所以你要知道,这是根本中的根本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这里开始的。这是多么重要!

安史之乱全书》的最后一部分,"西向直指"。劝人积德行善,念佛求生净土。念佛求生净土。这就是功德圆满。往生净土就是 "入佛法藏"。我们已经真正进入了。我们今生唯一的目标 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的思想和行为,我们的思想和语言 必须符合佛陀的教诲 我们不能违背它。今生,我们才能获得成功。如果我们违背了 我们的口是心非 那就和我们前世无量劫以来的所作所为一样。我们前世遇到了这个佛法。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。我们没有往生净土。为什么我们会落得如此下场?因为我们没有做到。今生我们接触到了佛法。我们还是做不到 那就和前世一样 今生还是空。我们依然要参与六道轮回。我们还是要受三途之苦。很好 今天时间到了 到此为止

标签:

最近关注

热点内容

更多